摘要: 主办单位: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承办单位:北京中园文化开幕时间:2020年1月5日15:00展览时间:2020年1月5日—1月10日展览地点:人民
主办单位: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
承办单位:北京中园文化
开幕时间:2020年1月5日15:00
展览时间:2020年1月5日—1月10日
展览地点: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(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南门)
艺术家
庄寿红 周志龙 刘汝阳 裘兆明 温 瑛 黄廷海
汤 立 边舒才 师恩钊 刘怀山 郭玫孮 杨沛璋
戴顺智 苗再新 满维起 赵 刚 范 扬 老 圃
周逢俊 万 鼎 曾来德 王家训 李耀春 任继民
李呈修 李晓军 李 毅 李 旺 王世利 尹沧海
白 鹏 王申勇 杨文森 阴澍雨 刘 震 周扬波
陈 昭
前 言
时序己亥岁末,天腊为新正,腊八则王侯,宋代的《云笈七笺》之载:“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”。此良辰佳节,筹当代名家丹青迎新春,寓名“与知者同行”于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雅聚共赏。
汉代先人谓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,所以有中国之称,将中国的绘画称为“中国画”。中国画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艺术,海纳百川,足以屹立于世界艺术苑囿而无愧于东方之美的称谓。数千年来,无数知名与不知名的画家创造的艺术珍品,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。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,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,艺术水平的提高除了精深的功力,还要靠眼光的深邃。外表澹美,内蕴深邃的作品不但能感染人心,陶冶情操,而且能够引领社会风尚,提高人文素养。
今有众名家。其作画,皆有深意,运思落笔,莫不各有千秋。以学养融于画,必有一法为之所长,虽神韵气象,风格迥异;祖居桑梓,天东地西;然皆醉情于丹青,此聚,可谓“与知者同行
开拓南派山水画新天地——关于我的新南派山水画
文/黄廷海
我生于扬州宝应,长于古都金陵,自幼浸淫于江南山水、秦淮烟月之中,更得金陵画派的熏陶。所以,少时便爱游山看水,对景涂鸦。少长读了些书,看了些画,更得抱石、亚明诸师点津,方知山川有内美,非常人识,唯画家所悟。于是我与山川对话,不懈求索……
南京作为发达的江南政治、经济和文化重镇,丘陵与水乡兼融的特殊地理环境,孕育了南派领袖董源和巨然,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。千余年来,繁衍发展,名家辈出,为中国画史写下了辉煌篇章。自宋初南派与北派鼎足而立,从而构成中国山水画坛上的两大派系。南派崇尚的阴柔之美与北派崇尚的阳刚之美,又成为南北两派的各自审美特征。然而自清末民初以来,南派山水积习已深,日趋衰颓。傅抱石举起创新大旗,钱松嵒、亚明、宋文治、魏紫熙锐意进取,写山河新貌,形成“新金陵画派”,使南派山水为之一振。但自傅抱石以后,以江苏为代表的南派山水画又进入新的阴影:陈陈相因,面目雷同;阴柔有余,阳刚不足;小品泛滥,精品匮乏;较少新意,日趋衰败。这种状况与全国画坛其他地区、流派飞速发展的形势形成强烈地对比,江苏画坛许多有识之士惊呼:“南派的出路在哪里?”
黄廷海作品
我认为南派的出路在变革,她必须顺应时代的节拍,解除禁锢,开拓创新。在当今信息与交通高速发展的时代,时差、地域、空间明显缩小,这就是我们学习、借鉴、变革提供了有利条件。自八十年代中期,我就锁定了我的变革主张:在古(传统)与今(现代)、中(中国绘画)与西(西方绘画)之间寻求(度的把握)契合点。只注重传统不融入现代,是保守;只强调现代而丢弃传统,是虚无。至于中、西画的关系,则应以中为本,借鉴吸收某些西法,为我所用。我数十年研究中国历代山水画各大家派的师承、技法和审美特点(著有《历代名家山水画要析》、《南方山水画派》、《黄廷海论画文集》等),吸纳王蒙的焦墨皴点、布置严谨;龚贤的沉稳醇厚、滋润苍浑:石涛的气韵生动、空灵奇秀等艺术特征,根据我对江南山川内美神韵的感悟,演变出我自己的一套笔墨程式和艺术语言,以表达我的审美心境。同时借鉴西画强调光的特点,融入画中,旨在改变传统中国画只讲阴阳(在灰调中的明暗),不重明暗(在阳光下的明暗)的画法。在画面中,我还特别强调画出物体(山石、房屋、舟人等)的阴影,以突出物体的体质感和凹凸感,是山川万物凸现在观者面前。同时赋以明亮的色彩(局部施丙烯)。从而使整个画面在阳光的照射下,展现出江南大地的美妙景象和悠悠空间,像雨后初晴般,山川万物是那样的宁静明亮,清新动人。我在追求一种静谧典雅,超凡脱俗,甚至带点禅意的境界,让人在当今喧哗的尘世中,觅到一块净土,回归自然。
黄廷海作品
改变南派山水画单一的审美特征,是我变革南派山水的另一个任务。阴柔之美是南派山水的基本特征,我在抓住这个审美特征的同时,还有意识地融入北派的阳刚之美。阴阳平衡是宇宙万物生存的基本要素。人体阴阳失衡,便会生病。中国山水画阴柔与阳刚失衡,就会萎靡无神或张扬弩拔。因此,兼取南、北派的审美特征,使观者感受到双重的审美快感,是我追求的目标。
我青年时代曾生活在浙南山区多年,富春山、括苍山和瓯江的雄山秀水给我深切的感受。此后又深入齐鲁、川峡、秦陇写生。为我追求双重审美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。在我的作品里,既要具有鲜明的江南地域特点,由江村石桥、巷陌人家、绿洲平峦,茂林远帆交织出一幅幅抒情小诗般的山水画图。又要以雄奇的峰峦,峭拔的石壁,层叠的飞瀑和滚动的烟云,支撑画面。墨色浓重,线条挺劲,皴斫坚硬,显露出一股阳刚劲拔之气,从而一扫平淡无奇、阴柔萎靡之风。《苍茫天地任我游》、《我爱云山多神奇》等便是这类作品的代表。
黄廷海作品
2012年我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山水画《江山永固水长流》、为中南海创作了《家住江南画屏中》、《云涌江村好乾坤》等新南派风格的作品,深受好评。新华网评述"这是继傳抱石的《江山如此多娇》之后,江苏山水画家奉献给人民大会堂的又一幅精典力作″。2018年我的新著《新南派山水画研究》出版,这是我几十年研究新南派山水画的小结。历经半生的探索和耕耘,其中甘苦自不必说,我决心沿着这条山道,不懈地攀登,为新南派山水画的发展,献出毕生之力。
黄廷海作品
黄廷海作品
黄廷海作品
黄廷海作品
黄廷海作品
黄廷海作品
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千祝文化网的立场,也不代表千祝文化网的价值判断。 版权声明:凡本网站标明“来源:千祝文化网专稿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允许,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,如需获得合作授权,请联系:730257638@qq.com。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千祝文化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请扫描新闻二维码